- 注册时间
- 2011-12-21
- 最后登录
- 2018-4-25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2879
- 精华
- 0
- 帖子
- 830
 
|
发表于 2015-12-5 18:21:06
|显示全部楼层
Planar T* 50mm F1.4
1896年,由天才数学家Paul Rudolph设计,双高斯结构,取名Planar,为平坦之意,是现在所有标准镜头的鼻祖。而这支Planar 50mm F1.4,是蔡司镜头里水最深的一支,Planar的代表作,被称为“标准镜头的帝王”,超过人的眼睛,“黑中有黑,白中有白”......无数的赞美之辞,但是完好他需要足够的技量--毕竟是帝王,不是任何人都能够驾驭的。说道他水深,应为他的成像虽批次号的不同变化实在太多。正式成品镜头里面就有6个版本,再加上以57*****开头的试做版(光圈叶片有8枚,比现在的MMJ的叶片形状还要好看),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总的来讲,58*****,59*****,60*****这几个批次的镜头中的一部分,(传说镜片都是由德国运到日本的,而且是非环保玻璃,含有大量的过渡金属)在成像上焦内锐利,焦外柔美和新的MM镜相比对背景的“溶解度”是不一样的(对不起在这里用上溶解度这个词)。这种迷人的“溶解度”对喜欢玩散景的人可是说是无法抗拒 的。于是就有了买了,卖;卖了,买这样反反复复的过程。从表现上来讲582****到583****之间的镜头表现尤其突出。最近一段时间日本yahoo auction上这个批次的镜头价格持续走高,应该和这个不无关系。但是也有不法之徒老瓶灌新酒,用老的镜身套上新的镜头出售,所以这支镜头是最难玩的。相反如果不追求最大光圈的表现的话,那么那个批号的镜头都一般无二。另外想玩好这个镜头还有一个瓶颈。那就是对焦。contax的机身对焦屏做的出色的只有RTSII,其他的(包括RTSIII)都很难发挥蔡司大光圈头的实力。但是RTSII的配件已经全部告罄,无法做维护,现在下手RTSII风险相当大。目前的最佳选择是为RTSIII另配talberg对焦,如果能够在取景器上配以倍率放大用的MagP就%^#@!
CONTAX ZEISS
*依照出廠時期與功能有 AEG , AEJ ,MMJ, 等等種類
AEG 指 只能用 AV, M Mode(光圈優先,手動曝光)的德製鏡,
MMJ 指 MM Mode 的 日鏡 (多了 Tv 快門優先,P 程式曝光)
新手可以從 85/F1.4, 50/1.4, 或50/1.7, 28/2.8 , 135/2.8 等等鏡頭開始著手,
*http://www.dc543.com/article-216.html
Carl Zeiss名词解释
Biogon:
Biogon 鏡頭的外型是由DR. LUDWIG BERTELE發明,它現今在光學史中扔是設計的水準標記。其設計深受攝影家喜愛,經年不衰。因為相機內沒有反射鏡,可以讓鏡頭和底片之間的距離很小,此其優點之一。因此,鏡頭的設計工程師就研發出這支Biogon 頭,它幾乎可以完全矯正變形現象。Biogon 鏡頭的設計幾乎是對稱的,它的變形現象比單眼相機所使用的DISTAGON廣角鏡頭還低。它深受專業攝影家的重視。一般攝影時,均愛使用它,因為它在任何攝影情況下,均有出色的表現。
在1932年,Sonnar型鏡頭更進一步的發展引導出了Biogon f/2.8鏡頭的設計。這是一隻35mm系統的高速、廣角的鏡頭。第一隻Biogon鏡頭是由6片鏡片分成4群所組成。在1952年,它由7片鏡片所組成的新設計所取代以獲得更優秀的像場亮度以及對變形的進一
步改善。從此之後,Biogon的標誌在其他同等級的廣角鏡頭中被Carl Zeiss建立了一個標準,因為它非常的快速且像場也特別地平坦。這個特色也同時表現在Biogon f/4.5(120系統)這隻由8片5群所組成的超廣角鏡頭上,它能夠提供的角度達到90°。
這個焦長只有像場對角線一半長度的Biogon鏡頭能賦予全部的影像範圍幾乎完美的解析度和色彩飽和度,即使在全開光圈的情況下。桶狀變形和影像邊緣的失真相對上是不存在的。Biogon特別適合在建築、時裝模特兒和全景攝影,也適合拍攝在狹窄空間中的機
器或是工業流程。
Hologon:
Holgon鏡頭是廣角鏡頭中最有名的鏡頭。由Dr.Glatzel博士在60年代早期所發明的,15mm f8 Hologon 鏡頭110度畫角,沒有光圈葉片,變形的矯正非常優秀,對於超廣角鏡頭來說是非常難得的。
Holgon鏡頭是廣角鏡頭中最有名的鏡頭。這個鏡頭是在60年代早期由Dr.Glatzel所發明的,這個超級廣角鏡可以在106度的角度內製造出沒有變形的影像。Holgon這個字是由希臘holos所衍生的-----意思是全部,你可以將每一樣東西拍進一張相片裡,因此在風景及建築攝影中就變得非常有名。Holgon的鏡片弧面幾乎是半球面及完全平面所組成,製造這種鏡片需要特殊的的技術,而且鏡片的定位必需非常的精準。目前只有Zeiss有能力依照規格生產這種鏡頭。Holgon稱得上是光學史上的藝術品,也是現在買得到的鏡頭中最神奇的鏡頭。
15mm f8 Hologon for LEICA 這隻鏡頭並不是因為光學表現優異 (變形矯正及顏色反差非常棒,但畫面明度不均勻,必須藉由原廠濾鏡才能使畫面亮度均勻) ,而是它的光學構造只由3片鏡片所構成的,如果對鏡頭有認識的話,應該知道廣角鏡頭是最難設計的,因為會有嚴重的變形所以要用鏡片矯正,通常20mm以下的超廣角鏡頭用個十幾片鏡片矯正是很正常的事。雖然光圈不夠大,也不如Zeiss 15mm/3.5 實用 (Leica 那隻15mm/3.5鏡頭是Zeiss做的而Nikon的15mm/3.5鏡頭則是向Zeiss買設計圖自行生產的,由此可見蔡司的设計實力) ,但Hologon有其獨特的魅力。
LEICA 那隻名鏡(Hologon 15mm f8)由於總產量不超過350支,非常稀有二手的在美國要價8000到一萬美金。Holgon稱得上是光學史上的藝術品,也是現在買得到的鏡頭中最神奇的鏡頭。(G系列那隻鏡頭是德製的,要買德製鏡頭的人可以考慮,如果只是平常拍照,不用到望遠及Macro鏡的人可以考慮G系列,因為每支鏡頭都比單眼的優秀。)
Distagon:
Carl Zeiss選擇"Distgon"這個名稱做為後焦距(鏡頭最後一片鏡片到焦平面的距離)長於實際焦距的廣角鏡名稱。這種設計型式的廣角鏡在單眼相機上是特別有需要的。
在Carl Zeiss的鏡頭群中這型式的鏡頭毫無疑問的是一項重要的產物。最多可使用到13片鏡片的結構設計以得到像f/1.2這種在廣角鏡中非常高速的光圈,或是在攝角達110°時仍可維持較高的光圈速度。除了具備廣角的條件之外,Distagon鏡頭允許單眼反光機的反光鏡在最後一個鏡片和呈像平面之間的空間移動,這個距離在廣角鏡的焦距中是非常長的。
Distagon鏡頭能在高速、廣角和較長的後焦距情況下,提供優秀的像差矯正和影像品質。透過浮動鏡片的設計,或是在必須的情況之下使用非球面鏡片,使得Distagon型鏡頭在近距離拍攝時也有優異的影像品質.
Planar:
Planar鏡頭是Carl Zeiss鏡頭設計的代表作。它實現了們對於清晰、原色重現,及豐富的漸層的最高要求,這種鏡頭的絕佳表現能力,除Carl Zeiss能做到外,無人可及。Carl Zeiss鏡頭銳不可當的表現力超過任何攝影家的期望。
Planar型鏡頭是由P.Rudolph博士於1896年在Zeiss所設計出的。這是鏡頭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是第一個能夠在大光圈時提供無像散的像場且能對球面像差做高度的矯正。這款鏡頭在追求高速的同時也能對色像差有傑出的矯正。傳統的Planar型設計,是由兩組對稱於光圈的透鏡所組成。尤其以光圈兩旁相對稱的高曲率透鏡弧面形成一個近似封閉的空間為其特色。由於這種設計有Gauss型望遠鏡頭的特點,所以這種目前被許多鏡頭製造廠商所使用的設計型式,都統稱為Gauss型鏡頭。
在20世紀,這型的設計更進一步引導出高速鏡頭的設計,例如為35mm電影機所設計的Biotar型高速鏡頭(f/2,f/1.4),或是光圈值達f/0.85的X光機鏡頭,發展給NASA用的50mm f/0.7 Planar。
新的Planar型鏡頭維持數十年來的傳統,將起始光圈設定在f/3.5至f/0.7之間。Planar型鏡頭也能將所有鏡頭工學上重要的改良立即吸收到它的設計之中。這項特色使得現代的Planar鏡頭始終居於領導地位。
即使在全開光圈下,整個像場上也都能呈現優越的解像力,使得Planar鏡頭真正地成為一支世界性的鏡頭。而它也特別適用於中型相機和135相機。
Sonnar:
Sonnar鏡頭採傳統式的設計,攝影家們以尋求多年。過去幾年中,不斷地加以修改,如增加其速度,減少鏡頭的像差,以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準。Sonnar 鏡頭針對小型快拍或正式人像均非常理想,即使採全面光圈它也可為影像區邊角提供高對比。
Sonnar是採用傳統型的設計。大約在60年前,隨著Sonnar f/1.5和f/2這兩個高品質、高速的鏡頭出現,對35mm系統的攝影具有決定性的貢獻,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Sonnar型鏡頭的小尺寸和較短的後焦距對新型35mm系統相機的進一步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Sonnar型鏡頭的發展在往後很快的使這型鏡頭能運用在長焦距鏡頭和大尺寸的底片上面。
到目前為止,這型的鏡頭不斷地改善和更進一步地發展。大量的新型Sonnar都有高速、銳利、色彩飽和和優秀的像場照明等特色,一些特別的長鏡頭在專業或業餘的人像攝影、望遠攝影、新聞攝影、舞台攝影或科技上的攝影都有極高的評價。
Tessar:
Tessar型鏡頭是由P.Rudolph博士在1902年所設計的。特色是用最少的光學鏡片卻能得到最高品質的影像,Tessar型的鏡頭已經在世界上很普遍地被使用,這是Rudolph博士這項精巧設計的巨大成功。90年來Tessar型鏡頭已經建立起它獨特的地位,隨著鏡頭設計和光學鏡片的發展,更加證明了這項產品的靈巧方便和經得起考驗。它在鏡頭設計史上的藝術地位已經被確立了。今天,Tessar鏡頭意同於銳利的解析度、高透光率、均勻的像場亮度和傑出的變形矯正。這個型式的鏡頭使用在彩色攝影上不需要更改任何設計以消除色像差的問題。如同所有的Zeiss鏡頭,Tessar鏡頭在設計時就已經做好色彩矯正的工作了。
Tessar鏡頭現已被廣泛地使用在風景、建築、人像和運動等攝影上。
Tele-Tessar:
與像場的對角線相比之下,Tele-Tessar型的鏡頭有一個長的焦距。這型鏡頭所提供的優勢是它的設計簡單,同時能使最前面的鏡片到底片的距離比實際焦距還短,有時可以減少到25%的長度。
這型鏡頭的特色是擁有4到6片的鏡片,且前組聚集的鏡片群和後組較分散的鏡片群之間有一段長距離。後組的鏡片相對之下比較小因此允許光線通過狹小的機身孔。也因為重量輕,所以能夠手持拍攝,即使用的是600mm長鏡頭。
第一隻Tele-Tessar鏡頭是由W.Merte於1921年在Zeiss開發出的。由於使用新型的鏡片,適當的光學特性加上廣泛地使用電腦系統來輔助設計,使得今日的Tele-Tessar鏡頭有著非常優異的表現。也因為鏡頭的角度可以小到4°,所以當你從觀景窗看出去的時候,它就像是一支有力的望遠鏡。
在長距離、運動、新聞、探險考察的攝影領域中,Tele-Tessar型鏡頭是一個完美的選擇。而較淺的景深也時常被運用成為影像的特質。
T* Coating:
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所有的光學系統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即使它們的光學設計都.非常的完美也是一樣 ﹕這個問題就是影像品質下降。是因為在所有空氣與玻璃的交界處都會產生反射。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是Zeiss科學家亞歷山卓斯馬庫拉博士(Dr.Alexander Smakula)所發現的,他發明了防反射鍍膜技術並且獲得1935年的專利,過了好幾年才將其中的秘訣公開。這項發明的其中一個目標是要去降低軍事雙筒望遠鏡所產生的反射,避免敵人偵測到觀測兵在哪裡。不過,主要的目標是降低玻璃和空氣接觸面所產生的反射。這項發明改革了所有光學技術的領域,而且也可以設計配有很多鏡片的高性能鏡片組,而且也不會降低對比。從那時起,Coating 就用來增進光線的傳輸。不過,防反射鍍膜的進展並未因此而停頓下來。多層鍍膜的使用甚至可以壓制一些廣泛範圍光線的反射----最後發展出有名的T*-coating,從1972年Carl Zeiss就使用在鏡片上 |
|